玻璃體混濁是一種常見病,在高度近視患者中尤為常見,在眼科一直是“不治之癥”。實際上,玻璃體混濁到底要不要治療、采用什么樣的治療方法在國內外眼科界一直是一個有很大爭議的問題。
玻璃體混濁被稱為“飛蚊癥”,在臨床工作中可以說非常常見,玻璃體混濁的治療的確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玻璃體混濁的原因。
玻璃體混濁可以可以由年齡、驗證、高度近視、視網膜及脈絡膜血管性疾病引起,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年齡和屈光不正。
其次,玻璃體混濁又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玻璃體混濁是由玻璃體內源性的結構改變引起,并且隨著年齡增加,玻璃體液化并形成腔隙,腔隙的囊壁會干擾光線折射到視網膜上,從而導致飛蚊癥的出現。屈光不正,特別是高度近視和超高度近視本身會加重這個病理過程,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玻璃體混濁在近視眼中容易出現。
繼發性玻璃體混濁是由于玻璃體以外的因素引起的玻璃體混濁,這些因素包括淀粉樣變、炎癥、積血、外傷、腫物、移植物、異物、寄生蟲等等。繼發性玻璃體混濁最常見的原因是視網膜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出血引起突發飛蚊癥和視力下降。
因此,我們在制定治療玻璃體混濁的策略時,應該綜合考慮。
-
玻璃體混濁的原因和分類
-
玻璃體混濁本身對視功能的影響程度
-
玻璃體混濁對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
-
患者的經濟條件
-
醫生本身的技術水平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從目前我近距離接觸玻璃體渾濁患者的情況來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由于發部分玻璃體混濁患者的視力好,因此我們低估了玻璃體混濁對患者視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個別患者因此走上了自殺的道路,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不能適應的患者生活在痛苦中,他們遭受的痛苦超過了我們眼科醫生的想象。所以,如何解決這部分人的視功能及心理康復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處理原發性玻璃體混濁的具體方法包括:觀察、激光治療和玻璃體切除術。能夠忍耐及視力好懂得玻璃體混濁,觀察是 的選擇。如果影響到視功能和心理健康的玻璃體混濁,可以選擇激光治療或者玻璃體切除術。
繼發性玻璃體混濁應該根據引起的病因進行治療,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目前的證據表明:手術切除混濁的玻璃體成功率高、風險低,且被證明安全、有效,特別是采用微創方法只切除混濁玻璃體的術式(Floaters only vitrectomy,FOV)。我們團隊從2002年開始,采用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了超過200例的重度玻璃體混濁,所有患者手術后視力明顯提高,并發癥發生率沒有增加,甚至可以說是下降的。
我相信隨著無痛微創玻璃體切除術的進一步開展,會給越來越多的飛蚊癥患者帶來福音。
據報道,激光治療玻璃體混濁的治愈率在0~100%之間,但是激光消融混濁玻璃體的碎屑仍然留在玻璃體中,若不能吸收的話,還是會出現飛蚊癥的癥狀。
總之,玻璃體混濁的 治療的方案未來需要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來進一步確定。
以上來自李文生教授做客國際眼科時訊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