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知識
2025-02-22
廈門園博苑免費領鮮【文章導讀】泡性結膜炎是一種過敏性炎癥反應,一般認為是對結核桿菌蛋白過敏。根據結節所在部位分為泡性結膜炎,泡性角結膜炎,泡性角膜炎,如三個部位同時或先后出現,則總稱為泡性眼炎
泡性結膜炎是一種過敏性炎癥反應,一般認為是對結核桿菌蛋白過敏。根據結節所在部位分為泡性結膜炎,泡性角結膜炎,泡性角膜炎,如三個部位同時或先后出現,則總稱為泡性眼炎。泡性結膜炎大多數發病者是女性兒童和青年人,特別是偏食、營養不良、體質衰弱或患有結核病史的人,常合并面部濕疹及淋巴結核,故又稱濕疹性或瘰疬性結角膜炎,屬微生物導致的遲發性變態反應,與機體結核桿菌、葡萄球菌、Koch-Weeks氏桿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有關。也有人認為,腸道寄生蟲也可引起這種過敏反應性炎癥。
泡性結膜炎最常見于角膜緣部或其半透明組織,生有粟粒大的圓形灰白色或淡黃色小圓形泡狀隆起,直徑約為2~3mm。泡周圍局限充血,用手擠壓時無疼痛感,數日后結節上皮剝脫,頂端形成小潰瘍,一般可自愈。泡性結膜炎初期病人可能出現輕微的眼部不適,當病變侵入角膜時,可以出現怕光、流淚和眼痛等癥狀。其發生于結膜者不留瘢痕,生于半透明部者治愈后留瘢痕,生于角膜緣處的潰瘍可向角膜中央逐漸發展成束狀混濁,結膜血管也進入此束中,并向束端潰瘍處行進,稱之為束狀角膜炎。
淺層鞏膜炎一般多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結節性紅斑等結締組織疾患并發,多為雙側性,急性發病,發展緩慢,但易復發,病人自覺怕光、流淚、疼痛,但也有不明顯者,一般視力可不受影響。
眼局部在球結膜或角膜邊緣部位可見充血的扁豆大小的隆起,呈紫紅色的局限性結節,是鞏膜表層血管擴張的表現。結節有觸痛,此乃由于刺激睫狀神經所致。結節發展迅速,每次炎癥持續數周后,結節變平,色轉白,最后炎癥完全消退,留下表面輕度凹陷,色灰黑并有與球結膜粘連的痕跡。
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
掃描二維碼入群獲取更多眼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