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上的每個部位都是不可缺少的,眼睛也一樣,大到角膜、晶體,小到眼睫毛、視網膜上的一個細胞,都在看的時候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作為眼睛的“鏡頭”,角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醫學家發現一片角膜在理論上可以讓五個角膜病患者恢復光明時,世界沸騰了。
角膜的五個分層
廈門眼科中心眼表與角膜病專科吳護平主任介紹,角膜中央厚度約為0.50~0.59mm,角膜周邊的厚度更高,約為0.7~1.0mm。這不到1mm的厚度,卻能分出5層明顯的組織結構,從外至內分別為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后彈力層及內皮層。
所以,在理論上,一片新鮮的角膜可以分成五層,可以讓5位正等著這一層角膜供體的患者進行板層角膜手術,但這項理論能否應用在臨床,建立在“成分角膜移植”的基礎上。
成分角膜移植
板層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是常見的兩種角膜移植手術方式,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需要用上一片完整的角膜,板層角膜移植只需用到角膜的其中一層。
據吳護平主任介紹:成分角膜移植,即在飛秒激光等設備的輔助下進行準確切除,只移植角膜中發生病變的上皮、基質或內皮部分,如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角膜上皮移植、板層角膜基質移植、帶內皮的板層基質移植,以及單純角膜內皮移植等。
但國內在臨床中大量開展成分角膜移植的醫院屈指可數。原因除了成分角膜移植仍然處于推廣和學習的階段,角膜供體是眼科醫生面對的另一大難題。
來源短缺的角膜供體
截至8月15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者有101467人,但我國每年角膜移植手術的數量僅為4000~5000例,與發達國家(美國每年角膜移植手術量約45000例),甚至某些發展中國家相差甚遠。
近年來,我國角膜病致盲患者數量的數值逐年上升,角膜供體短缺和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嚴重制約了中國復明性角膜移植手術的開展,絕大多部分角膜病致盲患者只能在黑暗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