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變涼,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隨風而下,為我國北部帶來了陣陣寒冷,下雪的日子想必不會太久。俗話說瑞雪兆豐年,但是雪同樣會對雙眼造成影響,例如雪盲癥。
雪對健康最直接的影響是雪盲癥(又稱“雪光性眼炎”),一般發生在雪后天晴、氣溫較低的白天。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經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從而引起角膜損傷。據研究,當陽光中的30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線照射到雪體上,由其反射的陽光射到眼睛后,便有可能發生雪盲癥,其癥狀是畏光、流淚、奇癢、刺痛、水腫、異物感等。預防雪盲癥最有效的措施是“物理隔斷”,也就是在雪地行走時,佩戴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也可選用聚碳酸酯或CR39的透鏡,或美觀起見,選用蛙鏡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鏡(在雪的映射下,模樣是很酷的)。當然,平時注意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也有利于預防雪盲癥。倘若已經發生了雪盲癥,則可以用眼罩、干凈的紗布覆蓋眼睛,盡可能地不要用眼,癥狀嚴重時,可在家人的協助下,盡快就醫。一般雪盲癥的癥狀可在24小時至3天之內恢復,嚴重的,5至7天也可消除癥狀。
雪天行走,容易跌摔,這也是降雪的弊處所在。尤其是老年人,走在濕雪、結冰的路面上,由于臃腫的穿著,加上各器官出現退行性病變,器質性疾患增多,運動遲緩,反應遲鈍,視聽力減退,因而最容易摔跤,最容易導致骨折。所以,老年人在降雪天氣里, 不要獨立外出(偶爾短距離外出,一定要穿防滑的鞋或拄杖),可以在家人的陪同或攙扶下,到室外觀賞雪景。此外,老年人應該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通過飲食補充必需的鈣,如蝦皮、豆制品、堅果、牛奶等,預防或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減少骨折的發生概率。
此外,降雪之前的云層覆蓋,不利于污染物向高空排放,也就不利于人體的呼吸健康;而降雪后的大幅降溫(即通常說的“雪后寒”),也會給人體帶來不適,容易誘發或加重多種疾病。所以在降雪之時,要特別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中的空氣污染指數和降溫預報,從而做到“因雪制宜,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