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腦中風,那你聽說過眼中風嗎?
陳先生“右眼突然看不見”已有近2天。廈門眼科中心眼底病2科及眼外傷科室副主任醫師李海波博士檢查后,診斷陳先生患的是視網膜動脈阻塞癥,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又稱“眼卒中”。
可為何聽來駭人的“眼卒中”沒有馬上就診?
“看不見”的眼睛,還有救嗎?
突如其來的看不見
吃完晚飯,陳先生與往日一樣穿好鞋子,準備下樓倒垃圾。正要出門,陳先生感覺眼前黑了一下。他以為自己高血壓又犯了,并沒有過分在意。
隔天醒來,陳先生發現眼睛依然看不清。因無痛感,陳先生想著可能這段時間太疲勞了,休息一下應該就好了。
但第二日,情況并沒有好轉。在當地醫院就診無效后,陳先生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連忙在家人的陪同下趕到了廈門眼科中心。
至此,陳先生右眼失明已超過36小時。
沒有痛感的眼卒中
當日值班醫生李海波博士接診了陳先生。經查后,發現陳先生右眼視力僅有眼前晃動的影子,眼底可見黃斑中心凹櫻桃紅改變,結合OCT影像檢查,發現其眼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水腫,也就是眼睛底部存在血管阻塞的問題。血樣分析報告顯示陳先生患有高血脂癥,頸內動脈彩超顯示雙側頸內動脈血栓。
綜合所有檢查結果,李海波判斷陳先生右眼患了半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這是一種眼科急癥,發病癥狀為視力突然模糊或喪失,因此也被稱為眼卒中。
與大家熟知的腦中風不同的是,腦中風發病時會伴有明顯的體征表現;眼中風發病時視力會在數秒內銳減,但無痛感,體征表現均在眼睛底部。少數患者還會出現短暫的視力好轉,從而誤認為無需治療,抱著“近來沒有休息好”“高血壓又犯了”這樣的僥幸心理,未能在第1時間緊急就醫。
搶救損壞的顯示屏
發病急,救治更急。CRAO的黃金搶救時間在90分鐘以內,如患者不能在發病2小時內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損傷,甚至不可逆性的視力喪失。超過4小時,造成的視網膜缺血性改變不可逆轉。但臨床中,多數CRAO患者幾乎都是發病后數小時甚至數天后才就醫就診。
視網膜貼于眼球的后壁,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塊“顯示屏”,負責感光成像。視網膜中央動脈是來自于頸內動脈分支之一的眼動脈,類似為顯示屏輸送信號的線路。視網膜中央動脈發生阻塞,會引起視網膜組織急性缺血、缺氧,導致視網膜水腫,壞死。相當于顯示屏無法接收電子信號,不能正常顯示,也就是眼睛看不清、看不見的癥狀。
陳先生正是由于雙側頸內動脈血栓,栓子脫落后在血管內游走至眼動脈,導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由于情況緊急,李海波博士在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的指導下為陳先生進行了手術。
通過玻璃體切除聯合視網膜靜脈插管術的治療,陳先生病情有所好轉,術后視力恢復至0.3。對于該例發病時間超過4小時,視力仍然能得到不錯的提升,李海波博士推測,由于陳先生為半側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膜靜脈插管術通過沖刷栓子,側支循環使黃斑中心凹重新獲得血供。
探索手術的新方法
在視網膜動脈阻塞(RAO)的診療手段上,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一直帶領團隊不斷探索、創新、突破。
傳統治療RAO的方法為溶栓、擴張血管、降低眼壓等,但預后均不太理想,也缺乏強有力的詢證學依據。2015與2018年期間,國際上已有人嘗試采用視網膜靜脈插管術聯合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視網膜動脈插管術聯合tPA分別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和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成功案例,且患者均獲得有意義的視力改善。
受到這些治療方式的啟發,2019年,黎曉新院長采用單純視網膜靜脈插管術為一名已發病34小時的19歲半側CRAO患者進行治療,術后患者視力恢復至1.0。這一結果表明,治療RAO有了新的突破,這一創舉也意味著廈門眼科中心在眼病的診療水平和技能上有了質的拓升。目前廈門眼科中心已成功將該技術引入臨床,無疑給患者帶來了福音。
專家提醒:
RAO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特別是一些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人群。但近年來,RAO有年輕化的趨勢,這與年輕人不良用眼習慣、不良生活作息等有關。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體檢,體檢時要同時進行眼部的檢查;年輕人要合理飲食、勞逸結合、不亂服用藥物。一旦突發視力模糊或喪失,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要因僥幸心理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