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廈門眼科中心主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中英糖尿病
視網膜病變眼底篩查人工智能研討會(NSFC-BC)在中國廈門舉行。
研討會以“人工智能:眼底疾病篩查的未來”為主題,由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及英國利物浦大學鄭亞林博士共同主持,特邀30余位中外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篩查現狀”及“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篩查的挑戰”兩大議題,共同探尋優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底疾病篩查與AI技術的整合應用,聚智謀新,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致盲疾病的篩查提供新的解決思路,推動眼健康管理高質量創新發展。
據統計,全球共有5.37億人患有糖尿病,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患有糖尿病。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較多的國家,預計2030年將達到2億。作為糖尿病的眼部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率高達30%,不僅影響患者視力,嚴重者更可導致失明。隨著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快速發展,目前在眼科疾病診斷的應用中已顯示出了巨大潛力。多年來,廈門眼科中心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致力于整合人工智能研發低成本便攜式的眼底成像設備,以便更好地應用于中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
此次研討會是眼疾病篩查與人工智能結合的學術盛宴。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及英國利物浦大學鄭亞林博士分別致歡迎辭。
兩位專家一致表示,廈門眼科中心眼底病學科是廈門市重點臨床專科,一直致力于復雜性眼病的治療,在幫助患者擺脫眼底疾病困擾的診治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貢獻;英國利物浦大學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非眼科人員篩查模式獲得WHO首肯;希望以此次學術研討會交流為平臺,分享前沿信息,進一步促進雙方合作項目的發展落地,推動醫院及學科發展更上新臺階,為下一步眼疾病篩查的臨床應用建立更堅實的學術基礎,因地制宜地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黎曉新教授致歡迎辭
會上,來自中英不同領域的六位著名專家分別做了高水平的專題報告。廈門眼科中心陳秀菊博士做《中國的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篩查進展與前景》報告,結合廈門眼科中心深入多社區進行的調查研究數據,詳實地介紹了中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的進展及現狀。
陳秀菊博士做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篩查相關報告
皇家利物浦大學醫院、利物浦糖尿病眼科篩查項目負責人Ticiana Criddle博士結合《英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國家篩查計劃》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評分系統與應用》,詳細分享了英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實踐的成功經驗,并分享了評分系統在篩查工作的實施應用及持續優化調整。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王志成博士以《世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的衛生經濟分析現狀》為題,從經濟層面宏觀地分析了全球多個國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的開展模式、策略及成本效益。
英國利物浦大學計算機專業科學家鄭亞林博士通過《AI概述》及《AI面臨的挑戰(倫理、實用性及安全性)》兩大課題,系統地梳理了AI的歷史、成就、發展及在眼疾病篩查領域的應用;講述了AI的五步生命周期,呼吁關注AI在眼疾病等實際應用中面臨的安全性與倫理挑戰等更深層次的問題,探索多模式的運用,以便更好地、持續性地造福全人類。
倫敦大學學院Pearse Keane教授帶來了《AI 助力現代和未來眼科》的精彩課題,深入分享了人工智能算法賦能現代產業及視網膜疾病病變進行早期檢測和轉診治療的應用及研究,并期許未來更好地應用AI助力眼科疾病篩查及臨床實踐。
騰訊天衍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孫旭結合其在醫療影像分析和計算視覺方向的相關應用研究,分享了《AI 眼科實踐:挖掘多專家標注信息的價值》,通過多位專家的信息標注數據構建模型并進行訓練提升,便于更準確地識別醫療影像,輔助提升眼疾病臨床診斷的效率及質量。
騰訊天衍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孫旭分享AI眼科實踐
論壇尾聲,與會專家及青年研究者就“AI和眼睛疾病應用挑戰及對策”等多個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互動探討,不僅增加了青年研究者對眼疾病及AI的認識,更進一步培養了青年研究者對全球公共衛生挑戰的認知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