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下垂是上瞼部分或全部不能上提而造成的下垂狀態,即患者向正前方注視時上瞼緣遮蓋角膜上方超過1/5。輕者不遮蓋瞳孔,僅影響外觀;重者遮蓋瞳孔,妨礙視功能。先天性者可造成重度弱視。
提上瞼肌和Muler肌均司提上瞼。前者由動眼神經支配,后者受頸交感神經支配,此二肌的功能不全或喪失時,即可造成上瞼下垂。通常分為兩類:先天性上瞼下垂,為提上瞼肌殘缺或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所致,多見于雙側,屬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疾病;后天性上瞼下垂病因相對較復雜,包括動眼神經麻痹、交感神經麻痹、提上瞼肌損傷、重癥肌無力及機械性開瞼運動障礙,如腫瘤、淀粉樣變、炎癥水腫、嚴重沙眼等。此外還有老年性上瞼下垂,多為原發性肌肉萎縮,其具體原因尚不明確。
臨床表現
先天性上瞼下垂在生后即有,表現為瞼裂變窄,多見于雙側。如僅為提上瞼肌殘缺,則通常表現為單純性上瞼下垂;如為神經核發育不全所致,除上瞼下垂外常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或小瞼裂、內眥贅皮及眼球震顫等。為了克服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患者常頭部后仰,緊縮額肌以努力抬高眼瞼,故可在其額部見到較多皺紋。下垂嚴重者,眼球向上運動亦可受限。后天性上瞼下垂多有相關病史或伴有其他癥狀,如動眼神經麻痹可能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交感神經損傷可伴有Horner綜合征,提上瞼肌受損者有明確眼部或頭部外傷史及手術史。重癥肌無力患者具有晨輕暮重的特點,機械性上瞼下垂可伴有腫瘤、嚴重沙眼、炎癥水腫或外傷瘢痕等。
矯正上瞼下垂的手術方法
大致分為三種:
①部分切除和前徙提上瞼肌,適用于提上瞼肌部分麻痹時;
②利用額肌行方格吊線術(改良Friedenwald-Guyton術),適用于提上瞼肌完全麻痹時;
③利用上直肌矯正,因其術后并發癥過多,如上隱斜、角膜部分暴露、垂直性復視、瞬目困難、上穹隆變淺等,目前多已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