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
視網膜病變(ROP)是一種可導致兒童盲的眼病, 其特征是在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中出現了異常發育的視網膜新生血管,并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高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兒童致盲的一大眼病。在世界范圍內,約有6%-18%的兒童失明是由于早產兒視網膜病。在我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約為11.8%-22.8%,其中有6.1%成為盲童。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與哪些因素有關?
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由于早產兒視網膜血管尚未發育完全,產生視網膜新生血管及纖維組織增生所致。
研究表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與早產、低出生體重以及吸高濃度氧氣有密切關系。孕期34周以下、出生體重小于1500g、出生后吸氧史,該病的發生率約為60%。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體重者,發生率可達66%-82%。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眼底篩查是早期發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手段。根據《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2014)》,出生體重低于2000g或出生孕周不達32周及以上的寶寶,要做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首次檢查時間為出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1-32周。而對患有嚴重疾病的早產兒,篩查范圍可適當擴大。
廈門眼科中心醫生強調,早發現、早干預是挽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的關鍵,隨著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治療技術的進步,只要能夠得到早期治療,就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讓早產寶寶也能有比較好的視力,因此早產兒父母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做眼底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