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
視網膜病變(ROP)是一種發生在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的視網膜血管增生導致的疾病。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視網膜出現缺血缺氧,形成新生血管,產生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從而導致牽引性視網膜脫離,是世界范圍內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早產兒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目前ROP的發病率為6%-34.3%。隨著新生兒醫學的發展和新生兒救治水平的提高,早產兒存活率逐年上升,ROP發生率也相應增高。因此,加強對ROP的管理非常重要。
是不是所有的早產兒都要篩查?
孕周和出生體重越大,發生ROP的概率越低。
34周(或出生體重2000g)以上的早產兒發生的概率很低,而且絕大多數不會發展到需要治療的程度,所以通常不會進行篩查。
對于34周(或出生體重2000g)以上,有比較嚴重的疾病、給予過較高濃度吸氧的嬰兒,也會建議至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即便如此,還是可能會有例外發生)。
早產寶寶應在什么時間段進行ROP篩查?
初次檢查通常應該在矯正胎齡31-33周進行,但是不應早于出生后4周,這是視網膜的血管發育的階段決定的。一般檢查每兩周進行一次,如果有ROP發生,則根據需要調整檢查頻率。
在哪一個時間點上終止檢查還不清楚,通常觀察到ROP退化、或者ROP進展到需要治療的程度,或者在沒有發生ROP的情況下至少觀察到2個象限的血管長到3區。一般這個時候的矯正胎齡大多達到40-44周甚至更久。
嬰兒回家后,家長千萬不要忘記帶去進行ROP篩查,不要抱僥幸的心理。有些家長看到嬰兒做檢查時要擴瞳和擴開眼瞼很難受,不愿做檢查。要知道這個難受畢竟是暫時的,眼睛出了問題會持續終身地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
患了ROP怎么治療?
ROP的治療方法包括激光、冷凝、藥物及玻璃體切除、鞏膜環扎術等。激光手術是目前治療ROP的有效手段,具有直接針對病變視網膜、定位準確、眼內出血的發生率較低、治療過程簡單、脈絡膜視網膜損傷較輕、術后近視及散光的發生率低等優勢。其治療成功率已達95%左右。
激光有氬離子(Ar)激光和二極管激光兩種。氬離子(Ar)激光屬藍綠光,易被眼球的其它結構吸收而引起嚴重并發癥,如角膜混濁、術后白內障等。國外現多主張用二極管激光治療,二極管激光屬紅光或紅外光,穿透性強,不易被屈光間質吸收,并發癥少。
激光治療ROP的并發癥包括角膜及虹膜熱損傷、虹膜萎縮、晶狀體混濁、低眼壓、青光眼、新生血管形成、繼發性白內障等。
如激光治療仍未控制病變進展,可進行抗VEGF抗體玻璃體注射或玻璃體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