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近視需要戴眼鏡,開始隔著鏡片交流,很難回到過去真正的“面對面”。
正如大家感受到的,近視以快速增長的患病率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健康和衛生課題。
有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近視的患病率由2000年的22.9%增加至2010年的28.3%,預計至2050年,全球將有49.8%即47.58 億人口罹患近視。
我國是近視高發大國,近視的流行形勢更加驚人,7~18歲的青少年人群中64.9%為近視患者,而在大學生中,高達78.5%~95.5%患有近視。
此外,最新證據表明,近視的發生具有逐步低齡化的特點,在3~6歲的群體中,約有2.5%的兒童為近視眼。
哪些人易患近視眼?
患有近視的父母常有這樣的擔心:近視會不會遺傳給孩子?這一問題經過科學研究得到證實,即近視眼的發生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父母患近視確實是子女發生近視的危險因素,也就是說,父母近視,其子女發生近視的可能性較父母無近視的子女大,且父母雙方均近視較父母一方近視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近視的發生是由哪個基因決定的。相對于遺傳因素而言,科學家們認為環境因素對近視眼的發生起的作用更大。
例如,現代生活中手機、電腦的應用,學生課業負擔重等,這些近距離工作的增加是近視發生的關鍵因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使得眼睛接收的正常視覺刺激減少,也是近視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隨著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近視患病率有所升高。
此外,近視的分布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如城市較農村地區的近視患病率高、發達及發展中國家較落后國家高,因此,近視眼被認為是現代文明病之一。
既然近視主要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因此,近視是可防可控的,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注意用眼間歇的放松訓練、增加戶外活動時間等都對近視的發生發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充分的戶外活動,特別強調暴露于戶外的時間與光照度,可以有效預防兒童近視的形成,因此我們提倡“陽光下”的戶外運動。
近視眼有哪些危害?
我國大多數近視患者選擇佩戴框架眼鏡來矯正視力,戴眼鏡生活不方便,對外貌美觀也有一定影響。此外,角膜接觸鏡和實施屈光手術也提供了更多的矯正選擇。不論何種方案,鏡片的護理和各種治療費用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近視更是與某些眼部疾病的發生相關,如視網膜脫離、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黃斑變性、白內障和青光眼等。
需要強調的是,并非僅有高度近視才會發生這些眼病,而是各種程度的近視都可發生,但其風險隨著近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一旦造成永久的視力喪失,危害性極大,不僅會給個人、家庭帶來視力及視功能的影響和傷害,還給全球衛生保健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
因此,近視眼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近視眼的防控已經成為關系到國人健康和大眾生活的大事,一方面需要對近視眼的發生、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
另一方面,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結合現代醫學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最安全的矯正方法和手段,造福更多的近視眼患者,造福全人類。
醫生提醒:希望家長能重視少年兒童10—15歲這個近視高速發生發展的年齡段,積極采取預防措施,科學的防控近視。使孩子成年后能擁有一雙健康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