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前幾天,白內障神藥刷爆各大頭條,人們對白內障的關注來到了新的高度。但除了白內障,還有一種我們熟知的,但是無法通過藥物治療的眼病翼狀胬肉。 胬肉攀睛 千年的眼病 在成百
前幾天,白內障“神藥”刷爆各大頭條,人們對白內障的關注來到了新的高度。但除了白內障,還有一種我們熟知的,但是無法通過藥物治療的眼病——翼狀胬肉。
胬肉攀睛——千年的眼病
在成百上千種已發現的眼病中,如果要比較發現的時間長短,翼狀胬肉絕對名列前茅。從公元前210年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有關翼狀胬肉的記載,到公元3-4世紀左右印度Susruta samhita(譯名蘇斯魯塔或妙聞)所撰《妙聞集》中的記載,千百年來,我們對翼狀胬肉有了準確的認識。
翼狀胬肉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結膜纖維血管組織增生的一種慢性炎癥病變,可伴有新生血管、色素沉著等改變,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單眼或雙眼患病。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故名為翼狀胬肉,它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
零復發——獨具匠心的技藝
控制眼病的發展可以通過兩方面:藥物和手術,如病毒性角膜炎就需要通過手術去除病灶、同時滴用激素眼藥水防止炎癥復發,但翼狀胬肉是例外,只有手術才能徹底治療翼狀胬肉。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自體結膜移植術是廈門眼科中心眼表與角膜病科吳護平教授對翼狀胬肉手術進行改良,并率先應用到臨床的手術方式。長長的手術名稱背后,是超過2萬名的手術患者,以及零復發的手術記錄。
不可逆——晚做手術沒好處
拖著翼狀胬肉不做手術并不是明智的選擇。翼狀胬肉會隨著時間發展,并不斷向黑眼珠生長。拖著只會讓翼狀胬肉長到角膜上,遮住了瞳孔,也遮住了那只眼睛的視線。
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
掃描二維碼入群獲取更多眼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