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現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勇勇”等多只大熊貓眼睛周圍出現脫毛的癥狀,并“診斷”大熊貓患上所謂的“螨蟲眼”,但事實上,基地獸醫在一年多前就開始對“勇勇”等大熊貓進行跟蹤調查,但一直未查出明確病因。那么網友為什么會給大熊貓安上“螨蟲眼”的診斷?螨蟲真的那么可怕嗎?
被“安上”的螨蟲病
在自然界,寄生蟲不止螨蟲一種,弓形蟲、蛔蟲同樣是寄生蟲,但由于寄生蟲寄居的位置不同,寄居在細胞里的弓形蟲和寄居在小腸里的蛔蟲就被排除了,可能性最大的就剩下螨蟲。
蠕形螨是螨蟲的一種,主要寄居在毛囊中。蠕形螨以分泌的油脂、分泌物為食,所以眼部寄居著蠕形螨的患者多有亂睫或睫毛脫落的癥狀。
睫毛脫落與眼周邊的毛脫落看起來相似,螨蟲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不過還是別把人的眼病和“勇勇”等大熊貓患的病混為一談。
我們眼里的螨蟲
和大熊貓一樣,人體也有蠕形螨寄居,而且是人體最常見的體外寄生蟲。它們寄居在皮膚毛囊和皮脂腺,分布于面部,前額,鼻部,外耳道,睫毛等油脂分泌較旺盛的地方。在眼部,它們多寄居在睫毛毛囊和瞼板腺內。
蠕形螨寄居后,它們以睫毛毛囊里面的油脂為食。隨著油脂的缺失,睫毛會長的東倒西歪,如果毛囊里的油脂都被吃光了,就會出現睫毛脫落這種蠕形螨性瞼緣炎的典型癥狀。
身體健康時,蠕形螨就吃吃油脂,夜里爬出來活動、交配,與我們相安無事,一旦身體的免疫力下降,蠕形螨的活動、產的卵、排泄的廢物和分泌的分泌物都會引起過敏反應。患者會出現眼癢、異物感、眼干、瞼緣充血、鱗屑、睫毛根部袖套狀分泌物及睫毛脫落等癥狀,嚴重者可并發結膜及角膜病變,給生活帶來不便和困擾。
蠕形螨雖小,但它的存在無時不刻影響著眼睛的環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一旦發現眼睛存在睫毛脫落、瞼緣有皮屑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蠕形螨性瞼緣炎門診由吳護平教授與他的團隊成立并共同出診,由接受吳護平教授多年指導的張麗穎博士后負責蠕形螨的檢出與瞼緣炎的治療。
團隊組建至今擁有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專任教授,副教授,博士后等各級專業研究人員,且廈門眼科中心得到了眼科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立信的加盟,指導成立廈門眼科中心院士工作站后,團隊在謝立信院士的指導下得到長足的發展與成長。在未來,團隊將瞄準眼表及角膜病的關鍵技術進行攻堅克難,造福更多的眼疾患者。
門診時間: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門診地點: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3樓
預約熱線:0592-21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