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視網膜脫落?
視網膜脫落是指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相互分離的病理狀態。
在胚胎發生與組織學上,視網膜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之間存在一潛在間隙,正常狀態下,通過一系列生理、生化機制,視網膜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相互粘附,從而保證視網膜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
發生視網膜脫落后,由于感光細胞的營養遭受損傷,如不能及時復位,將使視網膜發生萎縮、變性,視功能遭受嚴重損害。脫離部分的視網膜無法感知光刺激,導致視網膜上形成的圖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視網膜脫落又稱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分離、視網膜脫離。
造成視網膜脫落的原因?
視網膜脫落主要有三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視網膜脫落其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見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視居多,雙眼可先后發病。發病的誘因有視網膜周邊部的格子狀和囊樣變性,玻璃體液化變性和視網膜粘連,這些誘因又和年齡、遺傳、外傷、高度近視等因素有關。
滲出性視網膜脫落多見于眼內視網膜脈絡膜腫瘤如視網膜血管瘤,視網膜母細胞瘤,脈絡膜黑色素瘤及轉移癌;炎癥如葡萄膜炎,VKH,脈絡膜炎,鞏膜炎;色素上皮病變如大皰性
視網膜病變,葡萄膜滲漏綜合征;視網膜血管病如von-Hippel和coats病等;全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壓,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和一些血液病等。
牽拉性視網膜脫落多見于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外傷,玻璃體長期積血,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眼內多次手術后,長期視網膜脫離,冷凝等后。